房子進入木作工程之時 必然要再放樣一次 用來做空間的切割 然後再進入木作工程

  一般木工施作 大多會先完成天花板的部分 因為完成了天花板 也就完成了整個空間的水平部分的施作 接下來 自然就能進行垂直部分的空間切割工程 然而現在才是問題發生的原因 也是必須要注意的部分

一般施作天花板的時後 大多會盡量以整區以平面 並且一次完整的 一次的做到底為目標施工 因為如此其差異性嚴重影響到時間成本的預算 比如就以一般房子的隔音而言 如果你很計較隔音的功能 而你的隔間也是木作 那麼就算你隔間用再好的隔音材料也是枉然 因為隔間的上方天花板是完全相通的 因此隔音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又一般國內的房子坪數都不大 因此設計或施作時 收納的功能有限或是未做好收納計劃的失敗規劃 因此裝潢的很漂亮的房子 很快的因為家中的東西亂丟亂塞 整個使用得機能和美感全部喪失 又因為木作或買現成家具 衣櫃或置物櫃高度大多為210-220公分左右 而樓板的高度也大都有270-290公分左右 因此上半部還有許多的使用空間 然而因為遇算的問題考慮 設計或施工者上半部大多直接以天花板拉平 並且多餘空間直接用木板補掉 這是大家有時不會注意到的問

  而施作天花板會用到兩種材料 為結構的角料和表面的材料 一般有規格厚度為二分的夾板 矽酸鈣板 矽酸鎂板 氧化鎂板或是實木的松木璧板 塑膠天花板等等

在角料的材料使用 以前大都以柳安木為主 柳安木粗分紅柳安和白柳安 又有國內切割加工和國外加工的區分 而使用的規格為1*12 長度有240360公分二種規格 一般以我自己施工的經驗材料的選擇 是叫貨時以較白並且加工平整含水量不要太高為選擇 並且拿起來甩甩不會斷掉 有彈性為較好 不過近年來已經有一部分的人捨棄柳安木不使用 而改用夾板集成的角料 因為柳安木有時會長粉狀瓢蟲 並且柳安木在自行乾燥的過程 會做扭曲性的收縮 造成天花板也會跟著一起變形 因此 有一些技術人員慢慢的捨棄不用 可是有另一些的原因是 比如考慮成本問題時 會使用集成角料 因為劣質的集成角料價格是較便宜很多的 而集成角料大多為大陸生產 品質參差不齊 材料大多為cc-cc等級 甲酫含量大都過高 因此選擇上也以較整體看來統一性白色為主 並且接合處縫隙越少越好 而材料上也會有貼檢驗合格貼紙 不過我想貼紙只能僅供參考 集成角料並沒有柳安角料的以上缺點 並且因為加工過程經過高壓 高熱處理 因此含水量極低 收縮率也很低 相當適合使用在頂樓或是鐵皮屋高熱的環境 也是替代柳安角料的原因

  表面的材料一般有夾板 矽酸鈣板 矽酸鎂板 氧化鎂板 以前大多使用夾板做為表面材料 也因為不防火 加上含有甲酫 甚至於也會長粉狀瓢蟲 因此目前也不大使用了 不過因為價格較低廉好施工 還是有人會去使用 尤其是一些買屋送裝潢的房子還是可以看得到 而矽酸鈣板 矽酸鎂板 氧化鎂板等材料 有一些產自落後國家 因此含有石棉 國內報導也曾刊登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使用 以我個人施工經驗 好的矽酸鈣板較輕 較軟 並且不會腐蝕釘針 並且背面會有耐燃等級 及不含石棉的雷射印刷在上面 我自己以為盡量不要使用夾板做為材料 而以能防火的矽酸鈣板為主 因為它不只防火並且隔熱 隔音效果較好 當然對於頂樓或是鐵皮屋等高熱的環境 酸鈣板一樣是很適合的 以前在頂樓的天花板 為了隔熱和隔音 經常會在天花板上置入礦纖隔音棉或是岩棉 但是當室內空間 空氣過度震動或擠壓時 或許會進入室內空間 而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 因此我認為如果沒有很大把握時 盡量不要用礦纖的隔音棉較好 針對熱和隔音的問題 我自己會採用雙層施工 所謂雙層施工是先釘一層夾板之後再釘一層矽酸鈣板 因為厚度增加自然也增加隔熱和隔音性 又聲音頻率通過不同的介質 震動的能量會被吸收 因此聲音就降低

而隔熱的問題 在頂樓或是鐵皮屋會高熱的房子 其實市面上有賣隔熱漆 可以自行買回來 自行DIY 我的幾個客人使用後 都說效果很好 在一般油漆行可以買得到 而以貓王的隔熱漆反應的效果不錯 施工很容易 一般產品說明書 是說不要稀釋 不過因為流動性不好 建議加一點甲苯會比較好施工 施工之前將地面泥沙垃圾清除乾淨 當攪拌好之後慢慢的倒在地面 以家中用的掃帚推平 而控制在一定的厚度即可(不要看到水泥或鐵皮的底色為佳)如果厚度沒控制好 而太薄 等乾了之後  再施工一次就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