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清靜經

講到清靜經   我就有一些看法,說真的,還真的不知到作者是誰,猜想它應該是屬於道教的書吧,記的以前在某宗教的時候我問前輩說清靜經是什麼經,前輩跟我說唸了清靜經心裡會變的較清靜,那時候才17歲也不是很清楚,就傻傻的相信,不過多年之後,自己看過一遍清靜經,當深入經義之後   應該就不會把它當成經在念,也不會相信唸了他心裡會因此變的較清靜而已。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小時候家境不好,因此無法好好的念書,導致國中一年級時還是搞不清潔什麼是一聲,二聲或是ㄔ和ㄘ,當然的ㄓ和ㄗ也弄不清楚,不過很難相信的是,踏入社會後來因為興趣,也去參加過中醫檢定考被我考過,後來學室內設計並學電腦和3D繪圖也不覺得很難,我在想自己並無過人之處,並且資質一般而已,不過自己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發現清靜經影響我很深,如清靜經講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道德者,不明道德。其實和金剛經的菩薩有人者相,眾生相就不是菩薩的精神是很像的,這種不執著的態度,讓人能以無心的心學習反而學的更快,因此這些年來不管讀道德經、心經或是中醫典籍都比較能體會或是看懂,尤其是自我反省檢討的態度,較能坦然面對。

  心經是佛家的經,它談的是心的一種崇高的境界的描述和形容,而以我的認定清靜經也談這部分,不過清靜經較不一樣的是它還談如何達到真空妙有的無 修行心法和理論,不過很遺憾的清靜經的知名度可能是遠無法和心經比較的,因此在此提出做心得報告,我相信它決不是用來唸的經,而是可以開啟智慧的經。可以富厚生計的經。是值得一瞭解的好經典

《清淨經》

         老君曰:

         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濁, 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 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 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基。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 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 而心自靜;

         澄其心, 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 三毒清滅。

         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 

         慾未遣也。



         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

         三者即悟, 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 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 無無亦無;

         無無即無, 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 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 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 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 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 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 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 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 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 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 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 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

         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 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 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 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 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 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 常清靜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